最難的投資 投資孩子
(談補習、補才藝真的有用嗎?)
  
作者:劉人豪

時間:109/02/15

  kids-girl-pencil-drawing-159823

對於該如何栽培自己的小孩,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一套「媽媽經」、「爸爸經」。

 

父母可以讓自己餓肚子,為的是讓小孩吃營養一點,可以為了小孩子的補習、學才藝放棄自己的興趣與娛樂,想用盡全力、用盡資源,保護小孩,栽培小孩,到底是為了什麼?

投資小孩未來真的有幫助嗎?

  

而我把這種狀況比喻為「世界上最難的投資—投資小孩」。

  

想投資小孩的原因可以追朔到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的—「基因」,從生物學家Richard Dawkins過去的著作《自私的基因》談起,書中提到基因是自私的,

  

「所有的生物都是被基因掌控的,

生物只是基因的載具,

生物生來的目的就是幫忙繁衍,

以利於基因得到更年輕的載具。」

  

這聽起來不就很像小說裡的邪惡組織嗎?

「人們只是我延續生命的傀儡,我靠著他們不斷壯大,哈哈哈哈哈…」

這台詞從壞人的口中說出來,好像一點也不稀奇欸!可是他是基因,好像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,沒關係啦!

  

但書中作者特別提到,人類可以擺脫被基因掌握的命運,例如現代人可以選擇不生小孩,脫離被基因操控的宿命。

講完了自私的基因,我好像理出了一個不得不投資孩子道理,因為依基因的角度來看,眼前的孩子,是「基因」本身的下個載具,載具過的好不好,攸關著自己的利益啊!這也是父母為何常常要管孩子的原因,他們受到基因的影響,希望孩子能傳承自己的經驗,並繁衍出更健康的下一代。

  

就順著這個,繼續談談投資小孩,其他的先不談,我聊聊我的工作領域「補習」,最近剛好跟朋友討論到小時候的「補習」「補才藝」,幾個朋友認為:

 

「過去的補習很浪費錢,又浪費時間」

「不該讓我學鋼琴的,我小時候很混都不練習」

「補珠心算沒什麼用處,現在用不到」

 

當然也有朋友非常感謝父母小時候的投資,因為他現在的工作是從小培養的「才藝」,現在是一位音樂專門科目老師。

 

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事後諸葛?

也有點功利主義,好像對自己未來有用,就是有用的投資。對未來沒用,就是無用的投資。

  

對於補習這塊,我是這樣看的。

  

因為從小我父母花了很多資源在栽培我,我學音樂、學打擊樂、學直笛(你沒聽錯,我高音笛有比過個人賽)學圍棋、學珠心算、學速讀(不是現在很紅的量子速讀),甚至在寒暑假還會把我送去學游泳、籃球、桌球等等,只是怕我學校上體育課的時候不要跟不上別人,或是覺得我太胖運動一下,也有可能😂以上都還不包含學科項目。

  

我思考著「投資」那麼多,

真的有用嗎?

  

對於體驗與豐富人生來說,真的有用,小時候的補習等於幫我起了個頭,進入新的世界,就像現在工作想進修一樣,想學什麼,就去找資源。

不同的是,父母不曉得孩子要什麼,所以會讓孩子嘗試不同領域,試著試著,說不定可以在未來繼續鑽研,甚至成為某方面的人才。

 

談談我的例子,我大一的時候曾經參加一年熱舞社,老實說,我跳舞並不厲害,但我聽音樂與節奏的掌握性,明顯比同期的學員學的快。

 

所以我對於舞蹈的成就感,支持著我繼續跳下去,(很多人都是繳了社費,沒來幾次)這就歸因於,我從小累積的音樂素養,我音樂也不強、也不專業,但靠著從小到大對於音樂方面的積累,應用在舞蹈上,我認為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。

就算我現在不跳舞了,也不演奏樂器了,但我學會欣賞音樂與舞蹈的美,這種感覺很好!

  

接續談談我對「珠心算」的想法,我從擔任數學教學者的多年經驗來看珠心算,我會覺得這是屬於機械化的訓練,也就是現在會被計算機,被未來AI所取代的技能,不久的將來,能熟練的技能都會被取代,計算也一定會。

 

從我的成長歷程來看,求學階段開始喜歡數學,大學、碩士都念數學系,後來我投入數學教育,並成為一位數學老師。

  

這一切都要歸功於「心算」

  

(不講珠算,我認為珠算只是讓學習者的頭腦有算盤的概念,心算才是最容易應用的。)

 

國小時的數學教育在建構數學基礎,其它不講,計算真的佔了基礎數學很大的部分,在那時計算強其實就代表數學成績好。我就是這樣對數學提起興趣的。

  

「整張白色的考卷,我寫完只會得到一個勾,這是藝術。」

  

很多人覺得計算能力堪用就好,反正我有計算機。而鐵錚錚的事實是,現在「國高中即將開放計算機」。

  

但從過去到現在的考試制度下,計算能力強,真的對學習數學非常有幫助,國小時,我可以寫完並檢查數學考卷三次,然後得到滿滿的成就與學習動力。國中時,我不會的題目,可以直接用計算能力硬「爆」很多題目。

(數學教授們稱之為暴力法)

高中、大學的數學就沒有辦法單靠計算解題,需要的是縝密的邏輯思考與對於數學知識的應用,但過去對於數學的喜好,幫我打了很完整的數學底子,還是可以克服的。

 

所以心算到底有沒有用呢?

我覺得他成就了我,他引導了我人生的方向,沒有心算,

我就不會喜歡數學,

我就不會念數學系,

我就不會投入教育,

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學生從我這邊學習到數學。

 

 

而我過去的經歷也是讓我最近在提倡「數感教育」有關,與學習語言的「語感」一樣,應該很常問國文老師或英文老師問題,他只有回答你:「語感」對吧!

 

跟語感類似,我所提的數感,絕對不是冠冕堂皇的垃圾話,而是確確實實的存在著,數感就是對數學的靈敏度,許多奮鬥教甄多年的數學老師,也要靠著每天解題維持解題的「數感」而數感是具有積累性的,越早累積,能達到的境界越高,也更能應用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上。

  

「透過小時候玩數學遊戲與思考數學的培養,長大後對於數學會有跟一般人不同的感受,也更能從數學中得到成就感。」

  

這是我的人生經驗,

特別感謝父母對我的栽培。

也告訴各位父母,或是未來的父母,

栽培孩子辛苦了!

但孩子的成就,

有一部分是因為您。

  

 

 

找劉豪老師家教:

請先閱讀  劉豪老師家教服務說明

 

email: willboohao@gmail.com

粉絲專頁: 數學急診室#Dr.劉豪

聯絡專線:0930210019 

LINE:  https://line.me/ti/p/KeoNGGJ336

 

arrow
arrow

    劉豪專業數學家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